特色活動

當前位置:首頁>>學生工作>>特色活動

學研結合

發布時間:2010-06-30   浏覽次數:0

一、“學研結合”的提出

現在,我院已初步建設成為省内一流、國内有一定影響的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尤其在學風建設上獨具特色,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學研結合”的辦學思路,對良好學風的形成,對本科教學工作向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研結合”這一辦學特色既有曆史的積澱,也有今人的發展與創造,它與教育科學學院70餘年的發展曆史密切相關,承載了老一輩教育家的辛勤耕耘,也蘊含了當代教育工作者的不辍勞作。

1949年天津解放,教育系在當時學校中陣容最為強大。當時,學院中劉文修、韓溫冬、郝蔭普、許椿生、張述祖、胡毅、騰大春和王培祚以“八大教授”著稱于教育界。這些教育大師們嚴謹的治學态度、淵博的學識、高尚的道德影響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秉承教育先知的嚴謹勤奮,當代教師的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形成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的學風。

我院學生在求學中始終堅持勤懇踏實、刻苦努力、嚴謹勤奮、紮實研究的良好态度,提高了知識水平、學會了研究方法、增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鑄就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多年來,我院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院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說明我院的本科教學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然而,我們在人才培養的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畢業生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時科研能力上有欠缺,雖能很好的完成各項工作,但缺乏開創性的新思路、新辦法,難于應對當今教育的科學化、國際化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直在探索本科生培養方面的突破,力求發揚優勢、彌補不足,更進一步的推動我院本科教學工作。經過長期的醞釀,我院“學研結合”工作思路終于産生。在2002年9月份的院領導班子全體會議上,魯忠義院長就“學研結合”的具體工作思路作了闡釋,後經院班子讨論、補充,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作計劃。

二、“學研結合”的具體含義

“學研結合” 作為獨具特色的新思路,指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将基礎理論知識的建構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着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從而成為善于思考、有創新精神、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人才。

具備信息搜集能力是指學生能從各個信息領域(文獻、網絡、具體工作等)搜集大量的有價值的信息,并将其分類、總結,積累豐富的一手材料,為提出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就要求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懶散等不良個性。

提出問題的能力指在教師啟發、引導下,根據已有的材料、信息,洞察其中奧妙、尋找問題所在,提出既有研究價值又符合自己興趣的研究課題。

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嚴謹的治學态度,探尋問題形成的真正根源、曆史背景,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

寫作能力指學生以論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所需的能力,既包括一般寫作的基本要求如語言表達、觀點陳述等,還包括深層次的邏輯推理等,同時行文應規範、嚴整,要與科研論文寫作的國際化标準接軌。

三、 “學研結合”的組織保障

1.成立“學研結合”工作領導小組,責權明确,團結協作,具體分工如下:

組長:張志傑院長,統管全局,抓各項工作的計劃、落實、監督、檢查。

副組長:賈連芝副書記、副院長,主抓學生的社會實踐、考察、學生動員、組織參加校内外相關比賽、總結表彰等工作。

副組長:白玫副院長,帶動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與日常教學相結合,進行以“學研結合”為中心的教育改革。

成員:各系主任、輔導員

2.資金投入

院裡每年撥一萬元專款用于“學研結合”項目。資助項目為:調查研究費、圖書資料費、上機費、論文指導費、評審費、成果獎勵費、印刷費、出版費等。

四、“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

⒈教學計劃的制定體現“學研結合”的辦學思路:結合“學研結合”辦學思路,修訂教學計劃,如心理學專業開設心理科研方法、心理測量學、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心理實驗設計與計算機處理;教育學專業開設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科研方法、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教育管理專業開設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與督導等課程;學前教育學專業開設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為學生在學習中開展專業課題研究及在以後的工作中擔負科研任務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⒉教學方法的改革:将教學内容與研究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以“學研結合”為中心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如魯忠義教授在認知心理學的教學中,注意精講一些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在實驗的方法上,着重講解實驗設計、實驗程序,讓學生了解實驗結論是怎麼來的;在實驗結果上,主要是讓學生思考和讨論,如何根據實驗數據推論出試驗的結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理論闡釋的能力;劉茗教授帶領學生深入農村,對中小學的教育現狀進行調研,結合理論學習,指導學生寫出高水平論文;劉虹教授借助個人在“科舉考試”領域研究的優勢,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介紹給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薛彥華教授在教育社會學的教學中,注意将教學内容與社會學研究方法緊密結合,彌補了教科書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⒊學研結合的運行計劃:一年級主要是學會搜集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二年級和三年級進入實際研究(調查研究、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四年級結合畢業論文作進一步的研究。

4.“學研結合”的實施方式:實行輔導員與專業教師相結合的方式。輔導員側重管理(如聯系調研單位、組織調研小組)及論文的前期指導,專業教師主要是進行具體的業務指導。

⒌ 組織開展系列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1)組織“精品講座”,開展“學術月”活動。(2)每學年的4月、10月兩個月為“學術月”,營造高雅、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校園文化,提高整個學院的學術科研氛圍。(3)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一年一度的大學生論文競賽,逐步使廣大學生由傳統的“知識型”向“研究型”轉化。

五、“學研結合”具體實施辦法

⒈開放機房、圖書館,組織各專業學生組成調查小組到機關、學校、少管所、社區等進行考察、調研,為學生積累材料、搜集信息開辟綠色通道。

⒉指派專業教師對各小組、學生個人進行專門指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⒊在教師指導下分析問題成因、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⒋聘請有關專家對論文的寫作進行專門講解,按國際通用标準嚴格要求。

⒌組織專家、學者對論文進行評審、指導,對優秀論文結集成冊,并向相關學術刊物推薦發表。

⒍對學生公開發表的論文予以一定額度的獎勵。

六、“學研結合”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⒈許多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能公開發表,有的還發表在了核心期刊上,01級本科生苗培周的關于農村教育的論文在《教育學刊》的首篇發表,學生每年都有論文公開發表。

⒉98級學生宮璐璐,2000年到市學聯和省學聯任駐會主席,并獲得了中國大學生最高獎“五四獎學金”及“建昊杯”,并代表10名獎學金獲得者在人民大會堂發言,她是設此獎項以來河北省唯一獲獎的大學生。

⒊獲得2006年“真知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團體總分第一名,捧得“真知杯”。在“挑戰杯”2006年河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終審決賽中,我院03級學生王燕、柴麗穎的《“向前沖”兒童保健鞋創業計劃書》榮獲特等獎,是我校唯一獲特等獎的參賽作品,并參加了全國“挑戰杯”決賽。03級學生鄭新紅、王麗君和02級學生李亮的《童之夢嬰幼兒教育中心創業計劃書》獲得一等獎。我校此次共有兩件作品獲一等獎。

4.2007年,在學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我院學生共獲得特等獎1項(全校共兩項),一等獎3項(全校共7項),二等獎5項(全校共23項),三等獎13項(全校共63項)。其中高月春、劉霭露等的論文都獲得了“挑戰杯”省級一等獎。高月春的作品還獲得了“挑戰杯”全國決賽的二等獎。這是我校和我院曆年來的最好成績。

5.2008年,在已經有結果的學生科技創新類活動中,我院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在“挑戰杯”2008年河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終審決賽中,我院研究生于文華、柴麗穎的《“I”女人——女性心理工作坊》榮獲特等獎,是我校唯一獲得特等獎得參賽作品。

6.我院同學的整體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逐年提高,連續四年全校學生科技立項活動中我申報率和立項率均居全校第一。

7.重點大學的專家到我院來講學,學生能夠提出深刻的問題與他們交流。比如,香港大學的黃旭博士等來我院講學時,高度稱贊學生,說他們就像學術刊物聘請的高級審稿專家。


Baidu
sogou